近年來,山西陵川縣充分發揮本地中藥材資源豐富的優勢,把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產業作為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通過與科研院所聯手,加強基地建設,打造行業龍頭,促進了中藥材產業快速發展。目前全縣已完成中藥材種植1.54萬公頃,僅此一項,全縣農民人均增收500元。
陵川縣野生中藥材分布面積達5萬多公頃,品種達406個,人工種植歷史已有500多年,其中,黨參、連翹、黃芩、柴胡、五味子、桔梗、苦參等為山西省主要產區。陵川縣委、縣政府一直把中藥材產業開發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陵川縣質監局在12個鄉鎮成立了“農業標準化辦公室”,370多個行政村確定了農業標準化工作人員。為規范種植,該局協調各產業主管部門,邀請有關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專家,組成標準技術攻關顧問組,根據不同藥物、不同性質、不同氣候和不同土質,相繼制定了黨參、柴胡、黃芩、桔梗4個中藥材種植標準,其中“黨參種植技術規程”被列入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其余3個作為山西省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在全縣實施。為確保嚴格按標準實施,陵川縣質監局因地制宜,對種子種苗供應、下種、種耕除草、病蟲害防治等各個環節加大檢查力度,嚴厲打擊各種假冒偽劣產品,大大推動了標準化生產。
為擴大產業發展規模,陵川縣圍繞建設連翹基地的目標,通過政府補助苗木,由鄉村兩級積極組織,采取荒山承包到戶、由農戶分散種植的辦法,目前已完成種植1萬多公頃。陵川縣還大力推進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中藥材標準化種植項目,目前已在全縣49個村集中連片完成建設任務360公頃。全縣中藥材基地初步實現了規?;藴驶⒓s化生產。
實施標準化種養后,不僅規范了種植模式,推動了產業健康發展,而且提高了產業的知名度,逐步形成了“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化生產,同時還吸引了一批有實力的醫院企業在當地落戶。這些項目投產后,可使全縣80%的中藥材實現就地轉化,年產值達到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