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農歷正月十三,雖說仍是天寒地凍,但是在平泉榆樹林子蔬菜批發市場內,記者看到的是車水馬龍,一派熱鬧景象。一筐筐剛剛采摘下來的新鮮蔬菜被抬進收購處,一輛輛集裝箱大卡車緩緩駛出批發市場的大門。
經銷商告訴記者:“從一進臘月開始,菜價一路飆升,現在的黃瓜達到每公斤6元,青椒每公斤4元,而且還供不應求。這不,今天又有4000多公斤有機蔬菜運往了北京和天津。” 在一個蔬菜大棚里,一種景象呈現在記者眼前:黃瓜青翠欲滴,茄子鮮嫩可人,青椒綠意盎然,大棚的后墻壁上,爬滿了豆角秧,上面紫色的小花開得正艷。大棚中的雇工們,正帶著豐收的喜悅,把一筐筐的蔬菜抬上等候在棚外面的送貨車上。 隨行人員介紹說,這是“菜經紀”劉立峰侍弄的蔬菜大棚。
據了解,劉立峰是平泉鄭杖子村人,從2000年開始種植蔬菜,是該縣種植蔬菜第一人。從2003年開始,面對日益發展起來的設施蔬菜產業和農民所面臨的賣菜難的情況,他在種植蔬菜之余,自己摸索著做起了“菜經紀”,成立了平泉縣“富農”蔬菜專業合作社,以為菜農提供技術服務、銷售產品為主。幾經周折后,他的合作社路子越走越寬,如今該合作社不僅幫當地菜農解決了銷售的后顧之憂,更重要的是帶動村民們趟出了致富路,激發了農民種植設施菜的積極性,從而帶動整個鎮域設施蔬菜產業的發展。現在他的市場已開辟到遼寧、內蒙古、山東、北京等省市,他也成了聞名遠近的經紀人。他種植出的蔬菜質量、口感,讓北京、天津的菜商都很滿意。談起新年打算,劉立峰高興地說:“2012年,合作社打算與北京龍興公司進行市場對接,蔬菜直接銷往公司,再加上蔬菜市場價格較好,打算擴大再生產,多增加菜農收入”。
在幾個蔬菜大棚內,記者看到幾乎相同的景象:黃瓜飄香、青椒滿枝、番茄吐艷……喜悅的菜農正在忙著采摘、處理、包裝。菜農王海明告訴記者說:“這大棚里的蔬菜不上化肥、不打農藥、不使用生長調節劑等化學物品,而是采用秸稈反應堆、沼液、食用菌廢棄料做肥料,是完全按照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標準生產的有機蔬菜,市民吃后口感特別好,所以,這些蔬菜銷售特別旺。” 近年來,為保證蔬菜品質,平泉縣以蔬菜種植大戶為龍頭,在蔬菜標準化生產上大做文章,做到“無公害”、“綠色”、“有機”等健康品牌名副其實,品質有了保障,市場自然打開,菜農不再為賣菜發愁。
現在,該縣榆樹林子鎮已經認證的有黃瓜、西紅柿等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3個生產基地,產地認證面積4000多畝,年產量1萬多噸,吸引來了北京、天津、石家莊、上海等地的菜商,所產蔬菜遠銷到全國各省市。2011年,全縣建成蔬菜專業鄉鎮10個,設施蔬菜基地面積達到6.34萬畝,年實現產值8.1億元。注冊了“清水灣”、“脆源”、“平泉”等蔬菜品牌,提高了蔬菜的轉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