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我們鎮的海鱸成功申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之后,海鱸價格持續走高,我們都嘗到了水產養殖的大甜頭,村里頭還有人購買了奧迪、雷克薩斯這樣的高檔小轎車。”在廣東省珠海市白蕉鎮新環村,村民梁華德得意地告訴記者。梁華德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水產養殖示范戶。在新環村,像梁華德這樣作為養殖示范戶的黨員還有很多。近年來,新環村作為珠海市首批黨員科技創業示范村,通過發揮黨組織科技致富的先鋒作用,依托資源優勢發展水產養殖業,帶領群眾走上一條養殖致富的好路子。
新環村所處的白蕉鎮素有“中國海鱸之鄉”的美譽,這里緊鄰廣東的西江口,咸淡水交匯處,海水和淡水清新充足,特有的水質為水產養殖提供了有利條件。“勤換西江水,投喂天然魚仔”是新環村水產養殖的真實寫照,而依靠黨員帶頭學習種養技術,帶動農戶科技創業則是規模化養殖的制勝法寶。
“我們以黨員分組的形式建立黨員養殖示范點,聯結成新環村農村黨員科技創業示范村,帶動農戶發展水產養殖業。”新環村黨支部書記陳冬杰表示。在村里,每5名養殖同類水產品、經驗豐富的黨員被分為一組,成立黨員養殖示范點,輻射帶動50戶左右農戶養殖同類水產品。這些黨員科技示范戶都是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質,掌握了一兩門實用技術,有一定的種養規模,有較好經濟效益的農村黨員家庭。各黨員養殖示范點養殖的水產品種類互不相同,專業水平高。如今村里519戶中共有356戶養殖戶,水產養殖面積3萬余畝,產品種類包括了南美白對蝦、羅氏蝦、海鱸、紅魷、黃花魚等經濟效益高的品種。據介紹,2011年海鱸產值6.10萬元/畝,純收入1.5萬元/畝;紅魷產值約11萬元/畝,純收入1.8萬元/畝。
除了示范養殖,黨員養殖示范點還承擔了技術交流和傳承的重要任務。新環村的黨員示范戶和養殖戶代表定期被安排到本地和省內周邊城市從事相同水產養殖的養殖點進行技術交流,每次交流后的資料還以黨員養殖示范點為單位形成書面材料,裝訂成冊后留存以供檢索。除了技術交流,新環村還邀請市級以上專家和教授到示范點舉辦講座,到基地進行養殖技術、治病防病技術的指導。黨員示范戶和養殖戶代表通過學習培訓不斷更新養殖專業知識,如此以點帶面,通過示范效應打造“一村一品”、“一村多品”。據了解,近6年來新環村黨員科技示范戶學習并成功推廣了新品種近30種、新技術50余項。
“通過定期交流、專家指導、資金扶持,進一步增強黨員的示范作用和影響力,讓組織‘活’起來、黨員‘動’起來,進一步提高群眾的技術水平和致富能力。”陳冬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