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國產大豆市場價格基本平穩,但在債務危機、南美和美國大豆產量較大以及資金推動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國際大豆市場的價格波動相對較大。從全年走勢來看,上半年國際市場大豆價格波動相對平穩,三季度出現短暫走高,但整個四季度走勢最為偏弱。
預計2012年的大豆市場初期將會延續2011年末的弱勢格局,隨著外圍債務危機的逐步緩解、國內宏觀調控政策的逐漸放松,市場將再次把關注的焦點回歸到大豆自身基本面上,這將成為推動大豆在2012年逐步上行的重要潛在因素。隨著外圍利空因素的逐漸消化,大豆價格很可能呈現先抑后揚的走勢;后期大豆進口成本預期提高及2012年國產大豆減產預期依然強烈,也將對國產大豆價格形成拉動作用。
2011年國產大豆現貨價格相對平穩,進口大豆港口分銷價格波幅較大;國內外大豆期價前期高位橫盤震蕩,后期快速探底。
國產豆價平穩進口豆波動劇烈
從國產大豆收購價格及進口大豆港口分銷價走勢圖中可以看到,國產大豆價格走勢受到國家臨時收儲政策的影響,波動幅度有限。以黑龍江為例,2011年1~8月份,加工企業大豆收購價格圍繞上年末制定的3800元/噸的收儲價窄幅波動,最高達3920元/噸,最低為3740元/噸。8月份以后,隨著農民手中大豆余糧逐漸減少,加之2011年國產大豆預期大幅減產及種植成本同比上升,市場普遍預計新年度大豆收儲價將再次調高,農戶惜售待漲意愿較強,大豆價格出現一個短暫的沖高過程,10月份一度上漲至4100元/噸以上,之后隨著國產大豆壓榨效益再次進入虧損狀態,加工企業高價收購意愿不強,價格再次回落到4000元/噸以下。
與國產大豆價格走勢相比,進口大豆港口分銷價格的波幅劇烈得多。2011年初山東進口大豆價格為4300元/噸,7月份最低跌至3900元/噸。進入8月份后,隨著CBOT大豆期貨的不斷走高及進口成本的逐步攀升,進口大豆港口分銷價也一路上漲,9月初最高達到4350元/噸,隨后由于中國進口需求的逐步減弱及國際市場大豆期貨價格的下行,進口大豆分銷價格又一次出現持續下跌走勢,截至12月中旬,價格跌至3800元/噸,創年內新低。
CBOT大豆期價走勢分四階段
2011年CBOT大豆期貨價格走勢以季度為間隔,正好可以分為4個不同階段,而且每個階段的行情走勢都呈現不同的特點:第一季度期價沖高回落。2011年1月份,CBOT期價在2010年牛市慣性作用及市場對南美大豆種植區天氣擔憂的影響下沖高,期價最高上漲至1455.8美分/蒲式耳,其后投機熱情減弱及南美大豆豐收,期價出現下跌,并于3月底創出1270美分/蒲式耳季度低點。
第二季度期價高位震蕩整理。隨著南美豐收逐步成為定局,市場將焦點轉移到美國大豆的種植面積變化上。由于種植面積及單產的不確定性,美豆期價基本在1270~1432美分/蒲式耳的區間內反復震蕩,缺乏明確的運行方向。
第三季度期價短暫沖高。進入7月份,由于美國農業部持續下調美國大豆的收獲面積和單產水平,美國大豆庫存水平持續下降,再次刺激投機資金的投機熱情,投機基金不斷增加大豆的凈多頭寸,推動期價一路上行并于9月初創下1464.8美分/蒲式耳的年內新高。
第四季度期價一路下行。在期價突破1400美分/蒲式耳并創下年內新高后,中國買家采購積極性降低,大豆進口明顯放緩,加之美債危機、歐債危機持續發酵,投機基金大幅減持多頭頭寸,并增加空單的持有量,使得期價出現快速回落,截至12月中旬,CBOT大豆期價已經跌至1100美分/蒲式耳附近。
大連大豆期價與美豆基本一致
大連大豆期貨價格總體走勢和CBOT大豆基本一致,2011年初沖高至4835元/噸后開始下行,然后長期圍繞4326~4774元/噸進行區間震蕩整理,8月份短暫上漲回到4800元/噸上方,其后跟隨美盤再次一路下行。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的下跌行情中,受到國家臨時收儲政策的強勁支撐,大連大豆期貨價格較CBOT大豆期價明顯抗跌,當美盤已經跌破1100美分/蒲式耳附近時,大連大豆期貨價格卻始終跌不破4100元/噸大關,內外盤價差逐漸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