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剛過,國內大部分地區仍沉浸在節日的喜慶氣氛之中,按照我國的傳統,只有過了正月十五之后才算過春節,因此農民仍無心售糧,而糧食經營企業多數仍在放假,市場仍處于一種相對平靜的狀態,各地購銷活動基本停止,市場價格沒有太大的變化,與節前基本持平。但不同區域不同品種走勢略顯差異,其中粳稻米局部小幅弱勢走低,其中東北地區表現明顯,蘇皖地區維持平穩;南方秈稻米大體穩定,市場購銷清淡。此外,2月2日國家再次大幅提高了2012年產水稻的最低收購保護價格,預計受此政策的有利支撐,我國稻谷市場長期走勢依然向好,尤其是相對弱勢低迷的粳稻米市場,短期局部低價位區價格或將小幅上漲,市場購銷狀況也有望轉活。
托市價格提高 稻谷長期走勢向好
2012年農歷新年長假剛過,為引導市場糧價平穩上升,進一步促進糧食生產發展,國家宣布提高稻谷最低收購價格水平,將2012年生產的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粳稻最低收購價分別提高到每斤1.20元、1.25元、1.40元,比2011年分別提高0.18元、0.18元、0.12元,提高幅度分別為17.6%、16.8%、9.4%;比2007年之前的最低收購價格分別提高0.50元、0.53元、0.65元,提高幅度分別為71.4%、73.6%、86.7%。據了解,國家自2004年國家出臺稻谷最低收購價格政策以來,該價格水平已經連續提高6次,而且最近幾年提高幅度十分明顯。(見下表)
水稻最低收購保護價格的再次大幅提高,不僅保障今年稻農的種糧積極性,同時也是對稻谷價格的底部空間是一個有力的政策支撐。從長遠來看,稻谷等原糧收購價格仍將保持平穩上行的趨勢。短期來看,對粳稻拉動作用明顯,尤其是低價位區(黑龍江省)價格或將小幅攀升,而對秈稻基本沒有太大影響,但心里面的支撐較大。
粳稻購銷低迷 政策或將盤活市場
春節長假過后,粳稻米市場購銷依然清淡,多數主體及稻農依然沉浸在過年的氣氛當中,其中蘇皖地區表現明顯,而東北地區購銷活動已經提前拉開,部分企業紛紛在正月初十開機生產,由于鐵路運輸寬松、請車就給,成本降低、外銷暢通,個別地區企業開始小幅下調報價、刺激成交量,其中黑龍江建三江、吉林德惠、松原及遼寧盤錦等地表現明顯,跌幅一般在0.01-0.02元/斤。
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黑龍江省農民手中稻谷余糧在600萬噸左右,不足產量的40%,其中多數被國有糧庫收購,米業等主體收購較少,吉林、遼寧兩省情況與龍江基本類似,農民手中余糧所剩比例更低。另外,國家在2011年共實施800萬噸左右粳稻的中央補庫政策,目前基本完成,但東北粳稻米市場依然低迷,農民賣糧難的問題持續存在,預計近期國家或將增加政策量的收購,來緩解農民賣糧難,及市場低迷的狀況。
此外,農歷新年剛過,國家就及時出臺了2012年水稻最低收購保護價政策,且提高幅度較大,尤其是粳稻,已經連續四年提高幅度均在10%以上。從當前市場價格來看,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啟動,將給粳稻產區帶來較大的利好支撐,尤其是當前市場運行價低于保護價的黑龍江等地,雖然保護價主要針對2012年產的稻谷,但將給各類主體及農民帶來較大的信心,短期內價格或將小幅攀升,市場購銷也有望趨于活躍。與此同時,目前粳稻產區加工企業原糧庫存十分薄弱,在稻谷價格不斷高企下,企業舉棋不定的心理較為明顯,后市其經營行為需關注,尤其是最低收購價政策的提振下,益海、北大荒及中糧等大集團的收購行為更需關注。
政策利好支撐 秈稻行情料將趨旺
據了解,2011年我國秈稻主產區自新糧上市以來,市場價格就持續高位運行,各類主體積極收購稻谷,市場多元化主體競爭十分激烈,其中早秈稻市場尤為突出,進而也帶動中晚秈稻市場,雖然后期隨著國際米價暴跌及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南方部分產區農民出現賣糧難的問題,但在國家中央補庫政策的拉動下,市場整體價位依然在高位運行,農民手中余糧不斷減少,而且對后市看漲心理卻逐漸增強。
與此同時,在2012年春耕即將展開之際,國家再次提高稻谷最低收購價格,其中秈稻提高幅度較大,其中早秈稻同比提高17.6%,中晚秈稻同比提高16.8%,這對南方秈稻產區稻農無疑是一個利好的消息,對市場價格是一個有力的提振,同時也助長了稻農觀望惜售心理。雖然托市價格的提高,仍低于市場實際價格。但最低收購價格為2012年秈稻運行價格筑牢了底部空間,對市場價格的影響及心理推動要高于實際的拉動,尤其是對糧農及市場主體對后市看好的預期。
總的來說,今年受通脹影響及最低收購價格的提高,必然將提升秈稻原糧收購價格及經營成本。但國家對通脹的高度關注及政策措施,卻難以放任大米價格過快上漲。糧食企業尤其是大米加工企業可能面臨兩難境地。因此,筆者建議相關糧食企業務必在稻谷收購及大米經營方面穩妥、謹慎操作,密切關注國家經濟動向及宏觀政策的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