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分市場產品的適應性、針對性更強,是2011年大中型客車行業產品結構調整的主要成果之一。主動開辟新的細分市場,能夠為企業帶來更高的產品價格和附加值。
回顧我國大中型客車產品開發歷程會發現,挖掘細分市場是推動我國客車技術進步、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但是,在產品、價格、細分市場三個維度的動態影響下,大中型客車的市場細分還有空間值得挖掘和進入。開辟新的細分市場,能夠為企業帶來短期競爭的局部藍海,以及相對高的效益和品牌附加價值。
高端化、電子化趨勢也是影響未來大中型客車產品結構的重要因素。其中,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將推動客車產品結構調整升級。蘇州金龍G-BOS就是客車企業利用3G技術最新成果,實現產品技術升級的成功案例。
展望“十二五”,我認為,我國大中型客車在產品結構調整上可能出現五個亮點。首先,產品、價格、細分市場三個維度下的細分市場空白被發現,眾多企業會持續進入。
其次,能源結構的多元化將是“十二五”期間客車產品結構調整的一大特色。
第三,校車等政策性市場需求旺盛,不僅僅需要有形產品滿足細分需要,更需要企業主動從產品規劃、市場企劃、品牌策劃等多個維度細分市場和滿足客戶需求。
第四,企業對產品可靠性的重視程度將增強,甚至影響未來行業整合速度。提高產品可靠性是客戶最核心的需求,需要企業集成多種技術能力,與簡單地改變車輛造型相比,投入大且成效緩慢。多年來,很多客車企業一直在回避這個問題。隨著國家政策、法規等剛性要求的調整升級,企業應該會隨之改變產品開發策略,從技術、工藝等幾個角度促進可靠性的提升。
第五,未來的客車產品結構不僅僅體現在有形產品上,更會借用規劃和策劃手段,實現整體客車產品特性的整合調整,實現規劃促進企業經營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