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當了20多年的小包工頭后,建德大同鎮豐畈村村民夏余平放棄了高額收入,回鄉投資辦起了有“水中人參”之稱的泥鰍養殖繁育場。經過幾年的努力,建起了50多畝水面的泥鰍繁育場,并帶動周邊五六戶農戶從事泥鰍養殖業。
今年44歲的夏余平自初中畢業后就離開家鄉,當起了建筑工人。他先是在新安江城區闖蕩,爾后又輾轉到杭州、江蘇等地從事建筑工地的承包等業務,一年收入可達十多萬元。2008年,一位朋友告訴夏余平,現在一些地方養殖泥鰍的前景不錯,經考察后,他決定利用多年的積蓄,在家鄉建一個像模像樣的泥鰍繁育養殖場。
當時,他的父母及妻子都反對他的這一決定,一些熟識的朋友也這樣勸他:“農村里的年輕人,一個個都爭著往城里跑,你怎么又重新回農村了呢?養泥鰍有這么容易的嗎?”但夏余平一直堅持自己的原則,認為自己看準的行業,一定要去努力實現,哪怕是失敗了也問心無愧。
2008年底,夏余平花了兩萬多元錢,親自到四川學習泥鰍繁育技術,還經常前往江蘇等地,向有經驗有技術的養殖專家和能手請教,終于對養殖泥鰍的整套技術有了初步的了解。
經過幾個月的學習取經,信心滿懷的夏余平先后投資50多萬元,在豐畈村、勞村村等地建起了50畝水面的泥鰍養殖繁育場。每年春、夏、秋這三個季節,是養殖泥鰍最繁忙的季節。每到這段時期,天剛蒙蒙亮,夏余平就會到養殖池塘去仔細觀察水溫、水肥、餌料等情況,一旦發現問題,他就會一方面結合外出學到的養殖技術,另一方面從網上查閱相關資料,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
如今,夏余平已全面掌握了從繁育泥鰍幼苗到養殖的技術。今年,他成功繁育了700萬尾泥鰍幼苗,均被各地養殖戶搶購一空,而他養殖的泥鰍如今每公斤售價在四十元左右。在他的帶動下,周邊已有五六戶農戶在從事泥鰍養殖,面積已達200多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