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搜狗辦公室一角 (TechWeb配圖)
張朝陽、馬云和周鴻祎
因為輸入法,讓我們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用戶需求,我發現互聯網用戶不管要找什么內容和服務,其實至少有超過80%的時間是在與瀏覽器打交道。到了2008年,我真正意識到,未來瀏覽器將在互聯網競爭格局中占據至關重要的位置,所以瀏覽器必須要做。
但這個時候我其實還很難調動大量資源來做這件事。一方面,搜狐上下仍然在為沒抓住搜索引擎的機會而懊惱,對于正在到來的瀏覽器機會并不上心;另一方面,做研發是一件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情。當然,不被關注其實也并非全是壞事。我們幾乎是在“半地下”的狀態下啟動了瀏覽器的開發。
2008年12月,搜狗瀏覽器第一版正式發布,但卻仍然沒有得到重視。我意識到,必須取得查爾斯的認同。2010年初,谷歌退出,搜狗的專注點重新回到搜索,但是這時候整個搜索的業務發展卻遇到了瓶頸,這是一個讓查爾斯意識到瀏覽器對于搜索重要性的機會。
這個時候,周鴻祎出現了。
周鴻祎很早就意識到了瀏覽器的重要意義,他從2008年就開始做瀏覽器。周鴻祎做了很多業務我都不關心,我就知道他的瀏覽器很厲害,從人到戰略我都很清楚,他下一步要做什么我基本也都知道。第一,瀏覽器和搜索結合,這個周鴻祎懂,我懂;第二,搜狗需要拆分運作,如果依然放在搜狐的體系里做一體化管理效率會低,這個周鴻祎知道,我知道。
周鴻祎找到張朝陽,想要投資搜狗。360的入口能力非常強,但它缺乏搜狗的技術能力和搜索引擎這種變現工具,如果它擁有搜狗,把兩者的能力結合起來,再加上360安全軟件的定位以及獨特的“商業手段”,用周鴻祎的話,能夠“把百度的市場份額打掉一半”。如果搜狐自己不發展瀏覽器,360也是一個好的選擇。
查爾斯確實有些心動。當時談的條件是把瀏覽器給360,360再入資搜狗,成立兩家公司,瀏覽器跟搜索分開。那時候查爾斯的心里裝的還是搜索,但是如果沒了瀏覽器,搜狐也就失去了對流量的控制能力,最終也會喪失在(與360的)合資公司中的話語權,我覺得這樣的合作對于搜狐不公平。此外,我對360獨特的“商業手段”也不是很認可。
我希望的結果是對搜狗進行體制上的調整,讓它更具活力。但是,這個階段想說服老板拆分公司是更加困難的一件事。除非你能找到一個比360更理想的投資者。
搜狐不缺錢,所以不會選擇財務投資者,只能選戰略投資者。既然搜狗迎來了他的臨界點,你就必須做出選擇,就像閨女大了,必須找個老公嫁了。所以我決定主動出擊,其實能選擇的也不多,巨頭就那么幾個,騰訊、百度跟搜狐的競爭關系太強,阿里巴巴會是一個選擇。
我去杭州見馬云,跟他談了40分鐘。馬云對(投資搜狗)這件事情很感興趣,因為他相信搜狗有機會做成,做成了與阿里的利益不沖突,而且符合他“讓百度睡不著覺”的目標。最終,馬云專程到北京見了查爾斯,他說服查爾斯通過阿里巴巴和云鋒基金共同投資搜狗。
如果沒有查爾斯的堅持,就根本沒有搜狗;如果沒有周鴻祎獲得搜狗技術的欲望,就沒有搜狗的分拆;而如果沒有馬云的果斷加入,就沒有新搜狗的降生。
后來,有人問我獨立創業好還是在公司內創業好?我覺得每件事情都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內部創業確實容易受到限制;但另一方面,如果不是在搜狐,換一家公司可能連嘗試的機會都沒有。所以,我會評估事情的優劣。但從內心來說,我是一個求穩的人。
我們很容易陷入一個怪圈,看見別的公司總會覺得它特別好,那是因為距離產生美,等你走近了你同樣會發現新的問題。所以我的基本觀點是:如果這事兒我覺得還有機會做成,就先不放棄,努力去突破它,除非真的是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我為什么選擇依然留在搜狐?因為它能給我相對寬松的環境,讓我能夠去堅持,讓我不至于急功近利地追求短期的利益。這對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