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樂縣委宣傳部今日提供消息說,2011年,該縣以農民增收為目標,積極引導群眾發展畜牧產業 ,實施“肉牛產業大縣”工程。今年,各類大牲畜存欄達到9萬頭(匹),其中牛存欄8萬頭,出欄6萬頭以上;完成肉類總產量1.2萬噸;畜牧(漁)業總產值1.4億元,農民人均牧業純收入650元。
發揮優勢 制定激勵政策
康樂縣境內有36.4萬畝丘陵草場,少數民族有豐富的養牛羊經驗,發展畜牧養殖業前景廣闊。據此,制定優惠政策并加快發展??h金融部門用于該縣養殖業的貸款達6945萬元,4500多養殖戶得到扶持;扶貧資金也向養殖業傾斜,預計去年用于擔保貸款達1億元。對畜牧產業帶頭的 “康美”、“康興”龍頭企業和貢獻突出的畜牧工作者重獎10萬元。
去年,全縣新增規模養殖場18個、規模養殖戶214戶,累計分別達78個和5314戶;養殖牛等大牲畜6萬頭(匹),綿山羊12萬只,良種雞28萬只。
以靠科技 擴大良種良法
為了提高養殖水平和效益,該縣實施科技養畜。引進德國黃牛、梨木辛等良種肉牛凍精,2011年每年完成三元雜交及細管輸配5000多頭;實施綿羊改良授配6萬只、瘦肉型豬三元雜交4000多口,提高肉類品質和質量。
2011年,該縣在沿太子山一帶高寒陰濕地區,選擇八松鄉納溝、鳴鹿鄉鳴關、八丹鄉斜路坡、上灣鄉三條溝、草灘鄉才子溝5個村的200戶農戶,實施每戶建2間暖棚、種2畝飼草的“放牧改舍飼”試點項目,在完成康美、信康兩個無公害畜產品認定的基礎上,繼續實施“肉牛產業大縣”工程。
同時,該縣引進種植加拿大紫花苜蓿等13種優質牧草8萬畝;年種植精飼料地膜玉米5萬畝,夏收后復種燕麥、豆青、毛苕子4.5萬畝,飼草不僅質量高,而且可供飼喂120萬個羊單位。
培育龍頭 實行一體經營
在實施“肉牛產業大縣”工程中,康樂縣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實施產加銷一體化經營,并提出“一強四心三鏈”戰略重點(“一強”即建設肉牛強縣,成為周邊肉牛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四心”即在育肥、屠宰、加工、銷售四個環節方面打造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三鏈”即做大異地育肥產業鏈、做精做強自繁自育產業鏈、開拓發展肥牛屠宰銷售產業鏈)。
目前,該縣15個鄉鎮的牛羊交易市場已發展到13個,以康美牛業、信康牛業、新華雞場為代表的養殖龍頭企業和牛羊定點屠宰場、屠宰專業村分別發展到10個。蘇集鎮半坡、豐臺、康豐鄉道家、胭脂馬集四個牛羊屠宰村,20%的精明勞力專職從事牛羊運輸和屠宰,全縣每年有5000多噸牛羊肉通過他們運輸到蘭州、西藏等地。這四個村僅專門加工銷售牛羊雜碎的經營者就達2000多戶,每戶僅此一項年收入兩萬多元。有些群眾還進行腸衣加工,有的用牛角制成牛角梳、牛角筒等工藝品。
今年來,該縣引進資金3800萬元,興建康美、康信康集胚胎移植、肉牛羊育肥、飼草料和屠宰加工等于一體的肉牛羊產業開發科技示范園區,延伸產業鏈條,真正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體系,注冊“康美清水牛排”“康樂牛”商標,申報以康美為中心的60多個肉牛養殖基地的無公害產地、產品認證。
近日,經國家農業部考核驗收,信康公司被農業部評為首批“國家級標準化肉牛養殖示范場”。力爭在3—4年內把康樂縣建成清真肉類產品生產大縣和甘肅南部的肉牛羊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