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我的2011”系列之搜狗王小川(TechWeb配圖)
“想起以前在ChinaRen每天睡四小時,除了吃盒飯其它時候都工作的日子,其實這樣的工作是最幸福的,因為喜歡。”
這是搜狗首席執行官王小川的一條微博。年終歲末,他的微博只有三個主題:回憶、勵志、推廣自家產品,這倒越來越像一個標準的企業家微博了。
王小川有一張標志性的娃娃臉,臉蛋看起來有點胖乎乎,讓人感覺忠厚、實誠;他技術出生,愛讀書,知識儲備也夠,像個知識分子;如果遇到感興趣的話題,他的情緒會很容易被調動起來,笑容拂面,極善聊天。
他的經歷足夠簡單:1996年獲得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并保送清華,1999年進入校友錄網站ChinaRen實習,2000年本科畢業,同年隨ChinaRen進入搜狐,2003年碩士畢業后正式加入搜狐,2005年出任搜狐副總裁,2010年搜狗獨立運營后出任搜狗CEO。
在外人看來處處與幸運相伴,在朋友眼中卻無異于步步驚心。
他的朋友、高禮天使基金副總裁簡江這樣評價他:“小川同學是俺見過最有韌性的人(沒有之一),受得了委屈,經得住折磨,抗得住壓力,忍得了寂寞,入得了盤絲洞,走得出八卦陣,還能百折不撓越戰越勇。”
2000年,ChinaRen被搜狐收購,陳一舟帶著創業團隊離開,王小川選擇留在搜狐。這么多年,搜狐就像一個革命的大熔爐,先后走出了古永鏘、李善友、龔宇等一批現在江湖上成名成腕的人物,王小川最終選擇了留下。
“并不是艱苦卓絕、從零起步才叫創業。權衡利弊,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活法。”王小川說。從艱難摸索一個新生命的活法,到帶領它走上釋放生命力的成長軌道,王小川用了兩年時間。在搜狗分拆塵埃落定的2010年8月9日晚上,他在自己的微博上寫下:“絕境之外,便是天堂。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那一年,王小川32歲。
文/張睿,冬樹
【TechWeb報道】最近,我重看了《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很有感觸。這個電影讓你看到,在印度這樣的環境中存活是九死一生的,因為會遇到不公平,會面對犯罪、金錢的誘惑,甚至還有權力的侵蝕和死亡的威脅,但你依然得堅持下去。不像美國電影,告訴你的都是陽光的一面。東方國家對于生命的坎坷會看得更透一些。
創新?早了不行,晚了也不成
我一直相信搜狗是有機會做成的,而且會以它自己的方式做成。
現在大家都在大談創新,我卻一直主張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尤其是在一個核心環節創新之后,其他環節就一定要盡量用被證明成功的方法,這時能不創新就不創新,這樣才能做成創新的東西,我稱之為“保守式創新”。
身處互聯網這個變化迅速的行業,其實既幸運又悲劇,一方面創新的機會多,但是另一方面犯錯誤的機會也更多,因此更需要對創新保持足夠的冷靜。創新往往意味著改變,而改變需要時機,太早了你會遇到很大的阻力,太晚了都已經時過境遷了。
2006年6月5日,搜狗輸入法正式發布,叫好不叫座。一年過去了,市場份額才2%,非常慘。我自己也會變得疑惑,明明是一個非常好的產品,搜狐也在很努力地使用各種資源在推,難道好產品反而沒用戶?這件事的意義對于我來說就像發現量子理論一樣,世界的模式突然跟你想的不一樣了,顛覆你之前的價值觀。整個2007年,這件事都嚴重困擾著我。
最終,我決定換一種思維方式。我開始組建渠道部門,不再選擇搜狐首頁而是去下載站、裝機光盤,去各種能想到的渠道去做推廣。今天,到外面買流量,用各種方法推,大家會覺得很正常,但是在當時的搜狐體系,這么做甚至可以說是“政治”錯誤。
但是當時已經沒了退路。本來輸入法在搜狐也不是核心業務,如果再不能折騰出點動靜,這塊業務的結局可想而知。置之死地反而放開了,在得到查爾斯(搜狐董事局主席張朝陽的內部稱呼,下同)的特批之后,還是那點錢,我們用半年的時間證明了這條道路是OK的。我們后來總結,輸入法在一個比較遠的地方撕開了一個口子,給搜狐增加了“渠道”這個概念。一年之后,輸入法的市場份額從2%上升到40%;到了2009年,這個數字變成了70%。
過去的這些年里,搜狗一直在做創新,也做了很多改變。但是,我一直都堅持一點:只在需要創新的時間和環節創新。什么是合適的時間,就是早了不行,晚了也不成。